我與Cyan Banister(@cyantist)談論了她在一個夢遊成人的世界中以孩子般的驚奇生活的獨特方法。 Cyan過著獨特的生活。儘管經歷了青少年時期的無家可歸,她依然極具責任感和樂觀;儘管感覺像個外星人,她依然熱愛他人;儘管更相信魔法而非數據室,她依然是一位世界級的投資者。 Cyan在幾個地方以非凡的方式講述了她的精彩故事,因此我決定與她談談她在世界中尋找驚奇的哲學。用她的話來說,可以總結為類似於法語中的dérive,或一種有意的漂流。 Cyan從不感到無聊,總是充滿好奇,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豐富性同樣令她著迷。 亮點: - "像飛蛾撲火": 她的丈夫Scott說,人們被Cyan吸引,因為每個人都想要找回他們的童年 - 找到戴上"魔法眼鏡"的方法: 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看待世界,你會驚訝於你發現的事物 - 真正的信念是稀有的: 當Peter Thiel在FF為你破例時,你知道你在以不同的信念水平運作 - 收集稀有的思想: 當你遇到特別的人時,他們會拓寬你的視野,你可以在心裡問自己他們會如何看待某種情況 - "一切都是我的錯": 激進的責任感改變每一種情況,早上整理床鋪是給未來自己的情書 - "它是快樂的": 當你以超然的態度觀察自己的思想時會發生什麼——不是"我快樂",而是"它是快樂的"? - "這根本不重要": 為什麼比爾·默里著名的台詞根本不是關於虛無主義,而恰恰相反——它幫助我們定位什麼才是重要的 完整的文字記錄和所有鏈接見下文。
Dialectic with Jackson Dahl
Dialectic with Jackson Dahl8月20日 22:27
第26集:Cyan Banister - 愚者的漂流 Cyan Banister (@cyantist) 是一位投資者、藝術家,以及 @LongJourneyVC 的聯合創始人和普通合夥人。之前,Cyan 在 @foundersfund 工作了四年,並與她的丈夫 Scott 一起擁有傳奇的天使投資記錄,包括對 SpaceX、Uber 和 DeepMind 的早期投資。 Cyan 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她在納瓦霍保留地長大,15 歲時無家可歸,經歷了一系列不太可能的機緣巧合,加上樂觀、主動性和對資本主義的熱愛,使她過上了與她成長時截然不同的生活。我在這次對話中關注的不是 Cyan 的工作,而是她獨特的生活方式。 我們從 Cyan 的“教堂”開始:每週去加州伯克利看 Bobby McFerrin 和他的團隊進行現場爵士無伴奏演唱。我們討論這個空間如何與存在感、開放性和遊戲性相聯繫,然後談論她在追求自愛和正念的過程中,如何在新奇與一致性之間保持平衡。她還告訴我她對責任的激進看法,以及假設一切都是她的錯所帶來的賦權結果。 Cyan 最喜歡的詞之一是法語的 dérive,意為有意的漂流,它體現了她對世界的看法。她以孩子般的好奇心行動,尋求從新的視角看待事物和人,並挑戰他人超越他們的默認反應。她幻想著自己想要的結果,即使在別人不相信她的時候,她也有著非凡的信念和信心。 我們以一個代表 Cyan 多樣興趣的抓包結束,從電影製作和表演藝術到美國憲法再到比爾·默里。Cyan 設法將隨機性與意圖、天真與清醒的意識、謙遜與信念結合在一起。我希望你和我一樣,受到啟發,過得更加玩樂、認真和勇敢。 時間戳: 3:45 - Cyan 的“教堂” 16:21 - 靜止、正念與內省 28:47 - 學會以原創的方式看待事物 39:38 - 人:當“燈亮著”時,“收集思想”和召喚朋友 46:55 - 培養孩子般的快樂,拒絕成為受害者 52:30 - 激進的責任感 56:28 - 隨機性、信念與實驗 1:06:22 - 信念與彼得·蒂爾 1:12:54 - 回歸種子投資與長途投資 1:18:23 - 對藝術的看法 1:23:42 - 表演藝術 1:26:37 - Cyan 的創意項目 1:32:51 - 無聊 1:36:06 - 與老年人生活在一起 1:42:14 - 皮特·布蒂吉格 1:45:57 - 成為榜樣 1:48:26 - 年輕人的未來 1:52:46 - Scott Banister 和給她孩子的教訓 1:55:35 - “這根本不重要”和誰在操控一切 --- 關於視頻的快速說明:是的,它來了!今天的這一集並不完美(在朋友的空間拍攝,存在一些音視頻同步問題,鏡頭角度不完美等等)。唉,我要撕掉這個創可貼,你可以期待未來的一些集數會包含視頻版本。歡迎反饋。 --- 所有鏈接和文字記錄請見下方。
20.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