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chameleon_jeff 可能是對的,額外的透明度確實能改善鯨魚的執行(這意味著流動性相對非毒性),但對於更大的機構投資者來說,這通常並不成立(尤其是當已知的對手方非常聰明時)。 此外,雖然在意識形態上是合理的,我個人也不相信一個完全透明的訂單簿(“L4”)擁有完整的信息(公開和私密)是長期對每個人來說的最佳解決方案(抱歉,不好意思 @HyperliquidX)。 顯然,我認識的每個做市商都願意與 @JamesWynnReal 對賭,但想像一下,如果你知道交易的另一方是 RenTech,你真的會加大對賭的力度嗎? 正如 @fiddybps1 指出的那樣,TradFi 中實際上正在發生相反的趨勢,過去幾年暗池活動增加(美國股票交易的絕大多數現在在暗池中進行),以及像 @Tradeweb 這樣的 RFQ/OTC 平台的興起,機構投資者可以在匿名的情況下獲得更量身定制的流動性。 Jeff 舉了 TradFi 中 ETF 再平衡的例子(同樣是非毒性流動性),能夠獲得深厚的流動性。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是現在的 ETF 也強烈偏好像 @Tradeweb 這樣的 RFQ/OTC 平台進行整籃工具的交易(一些債券 ETF 擁有數千種流動和非流動的工具),通過 RFQ 或組合交易(PT),他們可以實現比直接通過訂單簿執行更深更緊的流動性。 我個人認識的很多人來到加密貨幣/web3 是為了逃避 Meta/Instagram/Facebook 等公司對他們個人數據的收集、濫用這些信息以及對他們進行定向廣告。然而,複雜的做市商/自營交易公司也可以利用你的公共交易數據——對你的交易數據/交易行為進行模型訓練。例如,他們可能會在你準備拋售時,故意推高價格,隨時在另一方大舉進場——這真的是你想要的流動性嗎? 在我看來,完全透明就像在打牌時將你的牌面朝上。顯然,如果你的手牌不好,所有願意對賭的人都會加注。(順便問一下,你們查看過 HL 儀表板上的交易者盈虧數據嗎?)然而,如果你有一手好牌或被認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玩家,沒有人願意和你玩,而你可能也不想在一開始就將你的牌面朝上。 我個人喜歡將手牌面朝下打牌。
jeff.hl
jeff.hl2025年6月1日
為什麼透明交易可以提高鯨魚的執行力 在 Hyperfluid 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懷疑論者質疑該平臺擴展流動性的能力。現在,這些擔憂已經得到解決,因為 Hyperliquid 是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場所之一。隨著 Hyperliquids 被一些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商採用,討論已經轉向對透明交易的擔憂。許多人認為 Hyperliquid 上的鯨魚是: 1) 當他們進入自己的位置時領先 2) 被獵殺,因為他們的清算和止損價格是公開的 這些擔憂是自然的,但實際上恰恰相反:對於大多數鯨魚來說,與私人場所相比,透明交易可以提高執行率。 高層次的論點是,市場是將資訊轉化為公平價格和流動性的高效機器。通過在 Hyperliquid 上公開交易,鯨魚為做市商提供了更多機會為其流動提供流動性,從而實現更好的執行。與中心化交易所相比,十億美元的頭寸在 Hyperliquid 上的執行效果更好。 這篇文章涵蓋了一條複雜的推理路線,因此從 tradfi 的真實例子開始來演示這個普遍原則可能更有說服力。畢竟,行動勝於雄辯。 例 考慮世界上最大的需要每天重新平衡的 tradfi ETF。示例包括槓桿 ETF,當價格走勢有利時增加頭寸,並在相反方向減少頭寸。這些基金管理著數千億美元的 AUM。其中許多基金選擇在交易所的收盤競價中執行。在許多方面,這是鯨魚在 Hyperliquid 上公開交易的更極端版本: 1. 這些基金的狀況幾乎完全為公眾所知。Hyperliquid 也是如此。 2. 這些基金遵循公開的精確策略。在 Hyperliquid 上並非如此。鯨魚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交易。 3. 這些基金每天都以可預測的方式進行交易,通常是大規模的。在 Hyperliquid 上並非如此。鯨魚可以隨時進行交易。 4. 收盤競價為其他參與者提供了充足的機會來對 ETF 的流動做出反應。在 Hyperliquid,情況並非如此,那裡的交易是連續和即時的。 儘管有這些觀點,這些 ETF 經理還是選擇了類似超液體的透明度。這些基金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可以將其流動設為私有,但會主動選擇公佈其意圖和交易。為什麼? 電子市場透明度的歷史 一個補充的例子是電子市場的歷史。如上所述,市場是將資訊轉化為公平價格和流動性的高效機器。特別是,電子交易是 2000 年代初期金融市場的一項階梯式創新。之前的交易主要發生在交易坑中,那裡的執行品質通常不一致,而且價差更大。隨著程式化匹配引擎的出現,透明地執行價格時間優先權,壓縮了點差,改善了最終用戶的流動性。公共訂單簿允許市場力量將供求資訊納入更公平的價格和更深入的流動性。 信息範圍 訂單簿按其資訊粒度進行分類。請注意,L0 和 L4 不是標準術語,但此處作為頻譜的自然擴展包含在內。 L0:無書籍資訊(例如黑池) L1:最佳買入價和賣出價 L2:訂單簿的級別以及價格、級別的總大小以及該級別中的訂單數量(可選) L3:帶有時間、價格和規模的單個匿名訂單。某些欄位(包括 sender)是私有的 L4(超強液體):私人和公共資訊完全對等的單個訂單 訂單簿粒度的每個新級別都為參與者提供了顯著改進的資訊,以便將其整合到他們的模型中。傳統場所在 L3 停止,但 Hyperliquid 前進到 L4。部分原因是必要的,因為區塊鏈本質上是透明和可驗證的。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功能,而不是一個錯誤。 縮小範圍,隱私和市場效率之間的權衡涵蓋了從 L0 到 L4 書籍的整個範圍。在這個規模上,L3 書籍可以被視為一種武斷的妥協,不一定是最優的。反對 L4 書籍的主要論點是一些策略作者更喜歡隱私。也許下訂單所揭示的策略中有一些alpha。然而,人們很容易低估量化金融行業的純粹人才和努力,儘管數據是匿名的,但量化金融卻支援了大部分這些流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很難在不將這些信息洩露給老練的參與者的情況下進入實質性頭寸。 順便說一句,我認為財務隱私應該是一項個人權利。我期待區塊鏈在未來幾年以深思熟慮的方式實現隱私原語。但是,重要的是不要將隱私和執行混為一談。它們不是手拉手的概念,而是獨立的重要概念,可能會相互矛盾。 做市商如何對資訊做出反應 有人可能會爭辯說,一些隱私仍然是嚴格有益的。但是,由於隱私與執行力的權衡,隱私遠非免費:有毒的流程可能會與無毒的 taker 流程混合在一起,從而惡化所有參與者的執行力。Toxic flow 可以定義為一方立即後悔進行交易的交易,其中 “immediate” 的時間尺度定義了毒性的時間尺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老練的吃單者,他們在運行有毒套利吃單策略的兩個場所之間擁有最快的通信線路。做市商在向這些參與者提供流動性時虧損。 做市商的主要工作是為無毒流動提供流動性,同時盡可能避免有毒流動。在透明的場所,做市商可以根據毒性對參與者進行分類,並有選擇地擴大規模以提供無毒參與者執行。因此,鯨魚可以比匿名場所更快地快速擴展到大頭寸。 總結 最後回到 ETF 再平衡的例子,我想嚴格實驗的結論證實了上述幾點。解決引言中的具體子點: 1) 透明的場館不會比私人場館導致更多的搶先行動。相反,短期減價持續為負的交易者通過直接向市場廣播其自相關流量而受益。透明場館為每個使用者提供了一種從此功能中受益的可證明方式。 2) 清算和停止在透明場所比在私人場所更 「獵殺」。。試圖在透明的場所推高價格時,會遇到更有信心進行均值回歸交易的交易對手。 如果交易者想要進行大規模交易,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事先告訴全世界。雖然有悖常理,但資訊越多,執行效果就越好。在 Hyperliquid 上,這些透明標籤存在於每個訂單的協議級別。這為各種規模的交易者提供了擴展流動性和執行力的獨特機會。
95.7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