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繁榮”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在《人類行為》(1949年)中使用的術語,用來描述通貨膨脹性貨幣印刷和信貸擴張的最後階段。 1. 無盡的貨幣印刷 當政府和中央銀行試圖通過不斷擴大貨幣供應來避免經濟調整時,價格會上漲。起初,人們可能仍然認為價格會穩定。 2. 信心崩潰 最終,公眾意識到貨幣將持續貶值。此時,通貨膨脹心理發生轉變:人們不再想持有貨幣,因為他們預期貨幣會迅速貶值。 3. 逃向實物商品 每個人都急於將貨幣兌換成任何實物——股票、房地產、商品、外幣等——僅僅是為了逃避持有正在貶值的貨幣。這是“繁榮”階段,但這並不是健康的繁榮。這是一場恐慌性購買狂潮。 4. 貨幣的毀滅 崩潰繁榮以貨幣體系的完全崩潰結束——惡性通貨膨脹和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崩潰。 米塞斯的表述:由於公眾放棄貨幣而轉向商品,貨幣體系的崩潰。 簡而言之:崩潰繁榮是通貨膨脹的終極階段,貨幣因人們失去對其的信任而消亡。 結論:購買Bitcoin。
12.8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