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左右,矽谷發生的一件好事/壞事是,我們迎來了許多聰明的通才,他們本來會選擇進入金融、諮詢、私募股權等領域。 他們來加入後期公司,創辦公司,並(當然)成為風險投資家。 在後SaaS時代,這實際上是相當積極的,因為這些人在資本配置和確保價值被適當定價/捕獲方面非常出色。 他們能夠帶來一種金融複雜性,這通常不是矽谷的強項。 但現在我們已經堅定地進入了AI時代的第二/第三局,看到這些人似乎有些遲鈍,真是有趣。 AI時代……從即時的金融角度來看並不合邏輯。S曲線的早期部分通常都不是。指數增長在建模中並不真正有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這種原型仍在問「基礎模型公司有意義嗎?」,「AI的價值只會流向大公司」,「一切都會是ChatGPT的包裝」等等。 我們正處於一個更好地做一個瘋狂樂觀者的時代,看到一切可能的美好。 曾經有一個時間和地點適合默認的悲觀主義者/現實主義者。 但現在不是時候。 現在,讓千朵花盛開。也讓很多花枯萎。這是矽谷的正常節奏。
58.5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