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上下文的概念,無論是在廣告、加密貨幣,還是在其他地方。 人們說他們討厭廣告,但諷刺的是,每個人也都想投放廣告。廣告並不是天生就壞的。它們實際上支撐並發展了整個行業。 真正的問題是: 1. 如何讓廣告變得愉快,而不是嘈雜和煩人? 2. 到目前為止,誰實際上控制了廣告? 想一想Meta。 他們為什麼如此重視個性化推薦算法?因為當廣告與我無關時,它們就會變得煩人。 如果我在Instagram上滾動,看到一則完全符合我興趣的廣告,我可能會點擊、閱讀,甚至購買,然後愉快地繼續。 這就是上下文在發揮作用。系統對「我」的理解足夠使廣告感覺像是我體驗的一部分。 這就是為什麼社交網絡成為最強大的分發渠道。他們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上下文。 最初,行銷的權力掌握在廣告商手中。 為什麼?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自己的產品。 所以他們問:誰最適合我們的產品,誰分享了正確的上下文? 目標不僅是曝光,還有相關性。 但一旦你去掉這個考量,一旦你只追求短期利潤,人們就會停止信任你。 然後你就從一個聲音變成了另一個廣告人。 在某個時刻,你開始失去追隨者,用機器人膨脹數字,只是為了顯示你有曝光。這時你會意識到你已經輸了。 加密貨幣也有自己的版本。 有些人傾向於模因幣,其他人專注於BTC ETH槓桿交易。有些人關心技術本身,寫深度分析,或者可能只專注於DeFi收益農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細分市場,自己的上下文。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效的。人們建立了受眾,甚至可以在這些上下文中進行廣告。 但隨後出現了「心智份額」的概念。現在每個人都在試圖操控和打破這種心智份額。 突然之間,不再是適應自己的領域。變成了每個人都在追逐相同的獎池,相同的關注流,而沒有上下文。 人們對任何事情大聲喊叫,無論他們是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身份,項目本身也失去了他們所代表的清晰度。 剩下的只是一些假裝有意義的送钱項目。 這就是失去上下文的代價。 現在想想當前的內容格局。任何人都可以創造任何東西。 那麼,什麼實際上是稀缺的?上下文和策展。 盲目追隨金錢是行不通的,除非你已經是一個擁有強大可見性的龐大賬戶。 如果你是剛起步的人,追逐任何熱門事物而不將其與自己的品味或世界觀聯繫起來,那就是無用的食譜。 唯一可持續的優勢是知道你真正喜歡什麼,培養自己的品味,並剔除其餘部分。 項目也是如此。當然,一些團隊基本上是死胎。他們知道這一點,但他們會繼續鑄造代幣,只是為了維持生計。也許生存本身就是他們的全部計劃。 但如果你是一個剛起步的新團隊,那麼必須關注品味和上下文。 選擇真實的表達,擁有清晰的身份,理解你的細分市場。這是唯一的前進之路。 要點很簡單。失去上下文,你就失去了信任。保持上下文,你實際上有機會生存。
7.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