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逊霍尔會議期間美聯儲更新貨幣政策運行框架其實已經為之後的降息奠定好了理論基礎。簡而言之,本次框架修改後降低了對通脹下降的執念,承認了高通脹高利率的現狀,不再刻意追求低通脹,未來口徑都會變成靈活通脹。 也就是說未來降息會更多的考慮就業因素,甚至可以簡單的認為就業越差降息越快越猛。畢竟鮑師傅昨天也說了,通脹可能是關稅導致的一次性的。勞動力就業一旦放緩,通脹自然會下去,因為大家都沒錢消費了嘛。所以保就業是美聯儲作為央行的基本責任和義務,而降息就變成了必須的手段。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此次框架修改視為預防未來可能到來的衰退滯漲。 一句話總結,未來我們可能要更多的關注大小非農數據,PCE和CPI數據的權重會下降。就業>通脹。
TraderS | 缺德道人
TraderS | 缺德道人8月22日 22:23
鮑威爾杰克遜霍爾會議講話分析: 1. 經濟形勢的基調 就業市場:表面平衡,實則隱憂。移民銳減削弱供給,使較低的就業增速依舊能維持低失業率。但這種“脆弱平衡”意味著,一旦需求下滑,就業可能迅速惡化。 通脹走勢:關稅導致商品通脹反彈,但整體依然接近目標。風險是政策衝擊可能轉化為“預期驅動的二次通脹”。 → 說明 美聯儲進入“兩難”狀態:緊縮過度會打擊就業,放鬆過快可能重新點燃通脹。 2. 政策框架調整的邏輯 2020年的AIT針對的是“低通脹+低利率”世界; 2025年的現實是“高通脹+高利率”世界; 因此,美聯儲回撤了AIT,恢復靈活通脹目標制,更加強調錨定預期,而非允許“補償性超調”。 這等於公開承認 2020框架在後疫情時代已不合時宜。 3. 潛台詞與市場含義 政策利率更接近中性:意味著加息周期徹底結束,但降息要等數據惡化才能啟動。 關稅衝擊被定義為“一次性價格上移”:美聯儲不打算因關稅立即緊縮,除非出現預期脫錨。 勞動力供給收縮:暗示美國潛在增速下降,長期中性利率(r*)可能比2010年代更高。 4. 投資與市場啟示 美債:利率已在高位,進一步大幅上升空間有限;但“中性利率抬升”意味著長期利率中樞不再像2010年代那樣低。 美股:面臨消費放緩與關稅成本上升壓力,企業盈利或承壓。 美元與比特幣:美元短期仍因高利差維持強勢,但若就業突然惡化,市場會迅速轉向交易降息預期;比特幣則對流動性轉向高度敏感。
19.23K